随着9月1日即将到来,惠州师生陆续返校。8月30日,惠阳第一中学高中部1082名高一新生迎来了一场特别的入学仪式。在父母的陪伴下,新生走过“梦想之门”,写下高中心愿,挂到心愿长廊上……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今年惠州各个学校细化开学前疫情防控各项措施,实行分批错峰返校。在正式开学之前,学校忙着抓防疫和开学准备,老师们忙着备课,家长们则忙着“买买买”……忙碌开学季,各方做足“功课”,“迎战”新学期。
为学生提供高质量校内课后服务
充满希望的新学期即将开启,平安开学是每个人的目标。“抓好疫情防控,确保平安开学是当前的头等大事。”华南师范大学附属惠阳小学负责人叶国平告诉记者,30日下午学校领导和各年级负责人老师等还在开会,优化分批错峰返校的方案,31日将参加区里有关校内课后服务工作开展的工作会议。除了开学,“双减”政策下的新学期备受各界关注。
惠州市教育局此前回应网友咨询时明确表示,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惠州义务教育各级各类学校校内课后服务将实现两个“全覆盖”,即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有需求的学生全覆盖,切实缓解家长课后托管需求和课后看管难题,并确保课后服务全面高质量开展。
如何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校内课后服务?惠州各地已有探索。这两天,惠州市广惠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温燕香就在为新学期校内课后服务做准备。今年8月,该机构通过公开招投标,顺利成为仲恺五一小学校内课后服务的“供应商”。
“仲恺是工业区,外来人口众多,家长对校内课后服务的需求很大。”温燕香说,根据要求,他们将在学校的统筹安排下,向学生提供舞蹈、音乐、艺术、跆拳道等素质类课程。目前预计有300—400名学生报名。
为了配合学校要求,该机构要求员工开学前均需开展一次核酸检测,并且安排了岗前培训,确保每个人都有上岗的资质。她认为,校外托管机构解决了校内课后服务人手不足的问题,而且服务更多元、更优惠,最终让家长受益。
临近开学,除了学习最新的教学系统,惠州市第一中学初一年级副主任吕梅也在学习了解“双减”政策,“说实话,有压力。”
她说以作业为例,政策要求中小学生作业时间不得超90分钟,这就要求各个任课教师要更有针对性地布置作业,在年级管理方面,如何统筹各个学科的作业量也是个问题。吕梅认为,“双减”政策落地是一项系统工作,需要每个人都参与进来。其中家长更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家校共育也非常重要。如何缓解家长的焦虑情绪,与家长做好充分有效沟通,是每位老师的必答题。
“买买买”为孩子准备新学期
租房950元、衣物780元、学习用品及辅导书705元……双胞胎儿子分别考上了惠州市第八中学、惠州市东江高级中学,家长刘志向记者出示了开学前一个月的消费记录。由于两个孩子不在同一所学校,他和妻子在江北一小区租了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用于陪读。每月房租需要950元,算上之前为孩子购买书籍、行李箱、生活用品等的花销,仅今年开学前他们就为孩子花了近5000元。
相比入学前的开销,谢先生为孩子入学的消费金额更大。由于生意业务长期在惠州,他去年在惠州某小区购置了一套房产,将家安在了惠州。小区配建有学校,孩子实现了家门口就近入学。每到这样的开学季,从幼儿园到大学,大到数百万元的学区房,小到几十元的教辅用品,家长舍得花钱为孩子创造条件,商家们也瞅准了商机。
临近开学,在惠州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销售文具用品的店铺客人络绎不绝。在一家皮具书包门口,挤满了为孩子选购书包的家长。“这种材质比较环保,没有异味,就是价格贵点。”店铺老板为客人介绍不同款式的书包,她说今天一个上午就卖出了20多个,开学前是书包文具的销售旺季,还可以打折。
除了文具销售火爆,其他相关行业生意也不错。李先生的孩子今年9月入园。上周他接到幼儿园老师通知,8月30日报到时,需要带孩子的一寸照和5寸全家福。本以为拍照是简单的事,没想到到了摄影店,却被告知由于开学前拍摄客人较多需要提前预约等待,为此李先生不得不网上选择了更远的地方为孩子入园拍摄照片。
惠州一所中学的班主任张老师认为,如果经济情况允许,父母跟孩子一起去买书包买文具,准备开学材料,可以增加开学仪式感,是提升亲子关系。“希望家长也要知道,孩子们之间也难免会有攀比心理,有的超前、超龄消费会助长孩子攀比心理。要注意购买入学用品要考虑实用性,比如现在中小学一般不能带手机等电子产品入校,家长应该和学校一同遵守。”
■链接
如何从假期模式切换到开学模式?
惠州市学生心理防护工作专班分享“收心指南”
丰富多彩的暑期“余额”即将归零,惠州全市中小学师生陆续返校开学。开学后应该如何帮助学生从假期模式切换到开学模式,以最好的状态迎接新学期?近日,惠州市学生心理防护工作专班分享了开学“收心指南”,分篇章为学生、家长、老师以及学校支招。
假期生活往往比较松散,开学又是紧张忙碌的状态,要在两种完全不同的状态中切换,过渡显得尤为必要。惠州市学生心理防护工作专班成员、惠州一中的心理健康高级教师袁建群认为,在心态调整的重点方面,新生和老生略有差异。新生注重适应,而老生则更应该关注如何收心。但有一点是两类学生都适用的,即开学前应调整作息,早睡早起,渐进式地接近开学的作息,有助于融入学校生活。
关注孩子身心健康,家长可以做的有很多。临近开学,家长可以多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让孩子总结自己上学期做得不好的地方和做得好的地方,有针对性地进行查漏补缺。应当引导孩子根据当前真实水平,对自己提出合理的期望,确定新学期的进步目标,制定新学期的学习计划。学习计划和目标可以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消除假期后的失落感。
随着新学期的到来,不少老师对开学充满了期待,有的老师提前结束暑假,开始参加教师培训和忙于新生入学前教育等工作。也有一部分老师还在留恋假期,面对开学既期待又有一些焦虑。
袁建群认为,有这样的情绪是正常的。事实上,从假期到开学的转换的确需要一个适应过程。老师们可以通过提前准备第一课,做到忙而不乱。开学第一周,总会有许多忙乱的事务要处理。所以,不妨利用开学前的这段时间,备好开学第一堂课的内容。比如,精心为班级设计一次有价值的班会。这堂班会课上应该有老师的价值观引领,有孩子困惑的答疑,有可能存在问题的处理……要为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是孩子迅速超越自己的行动指南、能量源泉。
惠州市学生心理防护工作专班还提到,学校应当在开学前做好统筹规划,为学生和家长提供心理调适“锦囊”。从返校前准备、调整生理状态、主动调适心理、做好科学防疫等四方面,给师生提出建议,鼓励每个人在新学期收获“更好的自己”。
把咸菜做出名堂 打响“石扇咸菜”品牌
闻之,十里飘香,清香沁鼻;食之,入口鲜香爽口,味道颇佳……把咸菜做出名堂的当数石扇咸菜。在梅县区石扇镇,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松林...
广州市共有8030家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 社会团体3467家
1月16日,由广州市社会组织管理局、市社会组织联合会主办的融入新发展格局服务高质量发展2022广州社会组织交流大会在海珠区召开。会上所发
广东省建设命名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营地(基地)近400个
1月16日,在双减政策落实后首个寒假的第一个周末,团省委、省少工委、南方电网团委、广东电网公司联合举办了寻电光足迹续百年薪火广东少先
河北省将加强旅游数字化建设 聚焦旅游业发展和游客体验需求
从省文化和旅游厅获悉,我省推动智慧景区和智慧旅游示范区建设,加快提升5A级景区、重点4A级景区、旅游度假区、全域旅游示范区、乡村旅游村
河北省省级科技创新券实施细则修订以来 创新券申领企业711家
近日,省科技厅对省级科技创新券创新服务提供机构申请进行了审核,截至目前,创新券创新服务提供机构突破2000家。科技创新券作为普惠型财政
东莞进一步细化目标:未来5年推动R&D投入强度达到3.7%
春节临近,钢轨智能探伤系统正为铁路做体检。研发这套系统的企业,就是东莞先知大数据有限公司。以先知大数据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
官渡区2022年城镇老旧小区提升改造项目开工 将惠及群众11348户
近日,官渡区2022年城镇老旧小区提...
昆明市五华区全力守好人民的“粮袋子”
近期,五华区纪委监委全面开展粮食...
风景如画、心旷神怡……电白·好心碧道沿沙琅江绵延27.2公里
深冬时节沿着电白·好心碧道漫步沙...
茂名市电白区7家液化石油气瓶充装企业实现可追溯安全监管
近日,记者从电白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电白区进一步加强“健康电白”建设 助力乡村振兴工作
为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广大群众...
电白区岭门镇开展消费帮扶助推乡村振兴活动
1月16日下午4时30分,一辆14米长的...
东莞:到“十四五”期末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将突破1.3万亿元
近日,东莞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20...
汕头深化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 争取打造新能源等4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我们期待高校和企业的合作,不仅是...
广东省鼓励涉农经营主体通过资本市场融资
到2025年底,广东涉农贷款余额超2...
广东将紧抓“四个聚焦” 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2021年,广东新增就业约占全国总量...
小德输官司将无缘今年第一项大满贯赛事澳网
昨天,澳大利亚联邦法院作出裁决,...
2021-2022赛季单板滑雪世界杯U型场地赛结束 蔡雪桐获总冠军
2021-2022赛季单板滑雪世界杯U型场...
比分扳平的机会被浪费 武磊在球队的处境尴尬
昨天,西班牙国王杯1 8决赛,西班...
中国男女国脚都面临着大赛的考验 男足热身平局收场
2022年伊始,中国男女足都面临着大...
把咸菜做出名堂 打响“石扇咸菜”品牌
闻之,十里飘香,清香沁鼻;食之,...
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的“守仓人”:每人平均一天要搬30多吨
一辆大卡车从南京市进口冷链食品集...
惠州计划到2026年综合实力迈入国内一流 两大支柱产业跻身世界一流
1月10日,惠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
中山“南联”步伐不断加快 推动“珠中澳”优质生活圈落地
1月11日起,中山进入两会时间,多...
2021年深圳港LNG接卸量居全国前列 全力保障清洁能源的供应
记者从深圳市交通运输局获悉,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