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江苏省PM2.5浓度37微克/立方米,同比降低9.8%;国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84.8%,同比上升4.3个百分点——记者从12日召开的太湖流域排污口整治工作暨三季度污染防治攻坚调度视频会上获悉,在GDP稳步增长的情况下,江苏主要生态环境质量指标好于去年同期。
对标对表年度目标任务,进入全年“下半场”,太湖治理和治污攻坚工作将如何发力?
上半场“成绩单”来之不易
在经济加快恢复增长、总体气象条件不利情况下,上半年环境质量“成绩单”好于去年同期,这得益于各级各部门强化治污攻坚合力。
从横向看,省水利厅出台《江苏省水利重点工程施工扬尘防治措施清单》,加强全省水利重点工程施工现场污染防治工作;省交通厅印发《全省船舶港口污染防治长效机制三年行动方案》;省司法厅、省农垦集团对所辖农场水污染防治情况进行全面排查和治理;省发展改革委深入开展“两碳”目标实现路径研究部署;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持续推进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精准攻坚“333”行动;海事部门大力推行港口岸电使用及“一零两全四免费”船舶污染物治理模式,各部门的积极履责,为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提供了极大助力。
从纵向看,我省建立直通“两长”(“点位长”“断面长”)工作机制,明确生态环境部门要在1-3日内将“两长”履职要求、监测数据等7方面内容送达断面长或点位长。向1100多位点位长断面长送达履职要求,累计传达监测数据、预警信息等一万多人次,面对面会商400多次。
盯住关键点,拓展环境质量提升空间。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省生态环境厅厅长王天琦介绍,一季度,省攻坚办对徐州、宿迁、连云港等6个重点地区开展定向挖潜;二季度,根据各地环境质量变化情况,将重点攻坚地区调整为镇江、常州、泰州、连云港4市。通过充分挖掘重点地区环境质量改善潜力,以“差生”的大踏步前进,扩大全省平均质量改善幅度。比如,徐州、连云港、宿迁3市1-6月PM2.5浓度下降幅度分别位居全省3、4、5位;宿迁、徐州2市优良天数比率上升幅度分别为9.7和9.2个百分点,远远高于全省1.3个百分点的均值,为全省均值做出了突出贡献。
推动太湖流域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小排口”有“大文章”。会议明确,要把排污口排查整治作为太湖水环境治理的“牛鼻子”,做到有口必查、有水必测、有源必溯、有污必治,推动太湖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治太的关键在于“外源减量、内源减负、生态扩容”,而排污口排查整治,就是实现外源减量的关键环节和“牛鼻子”。去年10月,省政府印发《江苏省太湖流域入河(湖)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将排查范围拓展到整个太湖流域,共涉及163条骨干河道和106个重点湖泊。目前,一级航测排查已经完成,二级人工排查正在开展,进度已经过半。
今年以来,太湖无锡水域水质指标和蓝藻水华情况均呈现好转态势。无锡市副市长李秋峰介绍,无锡采取“夏病冬治”方式,及早开展各项工作,列入省级的88项治太项目在建完成率80.7%。对沿湖重点水域实行“水陆空天”四位一体监测预警工作,实现142公里太湖岸线、84个蓝藻打捞点、89个视频监控点巡查全覆盖,为蓝藻水华集聚早发现“站好岗、放好哨”。
苏州开展环太湖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制定“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梳理重点工程项目32个,计划投资约99.5亿元。吴中区建成省内首个环太湖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示范基地,太仓市开创省内首个秸秆离田资源化利用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秸秆综合利用率达100%,为全省提供示范经验。
溧阳市引入排查经验、科技手段丰富的第三方技术公司,与生态环境部门、属地政府组成兼具执法、溯源、排查功能“三位一体”的联合工作小组,综合运用无人机、无人船等科技手段,近距离观察远离主干道水域的排口、支流支浜,形成“天地结合、人机互补、水陆空立体作战”排查体系。
确保治污攻坚任务高质量如期完成
当前,全省治污攻坚最大的短板是大气治理,最大的堵点是臭氧超标,最大的成因是VOCs污染。进入下半年,如何确保治污攻坚任务高质量如期完成?
会议明确,要坚持每周对全省化工园区VOCs浓度进行排名,对因未认真履职,导致排名持续靠后或环境质量状况明显恶化的,公开通报曝光,严肃约谈问责。
聚焦重点领域,工业源方面,深化工业园区、企业集群综合治理;机动车尾气方面,大力推行“绿色车轮计划”,提高公共交通工具使用效率,加快淘汰高排放老旧车,对城市货运逐步采用新能源轻型货车;溶剂涂料方面,加强涂料油漆产品质量监管,推进涂料水性油漆源头替代、过程和末端全流程控制,切实减少VOCs排放。
徐州市抓住重点领域挖潜力。在完成钢铁、焦化、水泥、电力传统四大行业转型升级基础上,对43家砖瓦、52家玻璃、239家铸造、29家石灰窑等“四小行业”全面摸底调查,对照排放标准开展整治。“我们将持续开展涉VOCs产业集群整治‘回头看’行动,达不到整改要求的,停产整治;限期整治不到位的,一律关停。”徐州市副市长高圣华说。
在抓好臭氧污染防治的同时,PM2.5“冬病”也要“夏治”。会议要求,推动重点行业企业加快实施超低排放改造或深度治理、清洁能源替代工作,确保列入年度计划的工程项目在秋冬季到来之前全部建成、发挥实效。对环境治理水平高的企业,及时纳入豁免企业名单,严格落实应急管控停限产豁免制度,切实强化“干好干坏不一样”的鲜明导向,不断增强企业治污减排的内生动力。(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吴琼)
把咸菜做出名堂 打响“石扇咸菜”品牌
闻之,十里飘香,清香沁鼻;食之,入口鲜香爽口,味道颇佳……把咸菜做出名堂的当数石扇咸菜。在梅县区石扇镇,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松林...
广州市共有8030家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 社会团体3467家
1月16日,由广州市社会组织管理局、市社会组织联合会主办的融入新发展格局服务高质量发展2022广州社会组织交流大会在海珠区召开。会上所发
广东省建设命名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营地(基地)近400个
1月16日,在双减政策落实后首个寒假的第一个周末,团省委、省少工委、南方电网团委、广东电网公司联合举办了寻电光足迹续百年薪火广东少先
河北省将加强旅游数字化建设 聚焦旅游业发展和游客体验需求
从省文化和旅游厅获悉,我省推动智慧景区和智慧旅游示范区建设,加快提升5A级景区、重点4A级景区、旅游度假区、全域旅游示范区、乡村旅游村
河北省省级科技创新券实施细则修订以来 创新券申领企业711家
近日,省科技厅对省级科技创新券创新服务提供机构申请进行了审核,截至目前,创新券创新服务提供机构突破2000家。科技创新券作为普惠型财政
东莞进一步细化目标:未来5年推动R&D投入强度达到3.7%
春节临近,钢轨智能探伤系统正为铁路做体检。研发这套系统的企业,就是东莞先知大数据有限公司。以先知大数据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
官渡区2022年城镇老旧小区提升改造项目开工 将惠及群众11348户
近日,官渡区2022年城镇老旧小区提...
昆明市五华区全力守好人民的“粮袋子”
近期,五华区纪委监委全面开展粮食...
风景如画、心旷神怡……电白·好心碧道沿沙琅江绵延27.2公里
深冬时节沿着电白·好心碧道漫步沙...
茂名市电白区7家液化石油气瓶充装企业实现可追溯安全监管
近日,记者从电白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电白区进一步加强“健康电白”建设 助力乡村振兴工作
为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广大群众...
电白区岭门镇开展消费帮扶助推乡村振兴活动
1月16日下午4时30分,一辆14米长的...
东莞:到“十四五”期末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将突破1.3万亿元
近日,东莞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20...
汕头深化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 争取打造新能源等4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我们期待高校和企业的合作,不仅是...
广东省鼓励涉农经营主体通过资本市场融资
到2025年底,广东涉农贷款余额超2...
广东将紧抓“四个聚焦” 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2021年,广东新增就业约占全国总量...
小德输官司将无缘今年第一项大满贯赛事澳网
昨天,澳大利亚联邦法院作出裁决,...
2021-2022赛季单板滑雪世界杯U型场地赛结束 蔡雪桐获总冠军
2021-2022赛季单板滑雪世界杯U型场...
比分扳平的机会被浪费 武磊在球队的处境尴尬
昨天,西班牙国王杯1 8决赛,西班...
中国男女国脚都面临着大赛的考验 男足热身平局收场
2022年伊始,中国男女足都面临着大...
把咸菜做出名堂 打响“石扇咸菜”品牌
闻之,十里飘香,清香沁鼻;食之,...
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的“守仓人”:每人平均一天要搬30多吨
一辆大卡车从南京市进口冷链食品集...
惠州计划到2026年综合实力迈入国内一流 两大支柱产业跻身世界一流
1月10日,惠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
中山“南联”步伐不断加快 推动“珠中澳”优质生活圈落地
1月11日起,中山进入两会时间,多...
2021年深圳港LNG接卸量居全国前列 全力保障清洁能源的供应
记者从深圳市交通运输局获悉,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