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昆明市地区生产总值累计增长40.6%(按可比价格计算),经济总量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的排名从第17位跃升至2019年的第12位,2020年人均GDP超过8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2015年的502.2亿元增加到650.5亿元,年均增长5.3%。与此同时,以新经济、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代表的经济新动能加快成长,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能源资源消耗强度持续下降,经济发展“含金量”“含新量”“绿色量”不断提升。
“十三五”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内生动力持续释放
近年来,昆明市坚持“基于大生态、依托大数据,重点发展大健康、大旅游、大文创,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努力把昆明打造成为在全国乃至南亚、东南亚地区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现代产业基地”的产业发展思路,坚定走“两型三化”的发展路子,高质量打好“三张牌”,大力发展“188”重点产业,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三次产业结构由建国初期的“一二三”转变为“三二一”,初步形成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产业格局。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不断壮大,斗南花卉交易市场成为亚洲最大的鲜切花交易基地。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石油炼化成为新的支柱产业,以水电为代表的能源产业快速崛起;工业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三整车一中心”全面投产运营,实现了云南轿车制造“零”的突破,首台“云南造”服务器在昆明下线。服务业能级持续提升,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会展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金融业成长为重要支柱产业。获批国家“十三五”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入选国家物流枢纽城市、第一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
一代代昆明人坚持“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的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注入了更强动力。昆明成为国家创新型城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南亚东南亚科技服务业合作中心和金砖国家国际技术转移中心落户昆明,生物医药大健康、高原特色农业、信息及芯片产业等科技创新中心挂牌。“十三五”期间,昆明全市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1.6%,科技进步贡献率从42.1%提高到60%,2020年国家级、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达到78家,在昆建立的省、市院士专家工作站总数达332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1166家,昆明经济发展正加快由要素推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近年来,昆明市积极打造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示范城市和“美丽中国”典范城市。昆明加快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滇池全湖水质由劣V类好转为IV类,达到了近30年最好水平;主城空气质量优良率长期位居全国省会城市前5名,2020年达到100%,是2013年执行国家空气质量新标准以后最好水平;以总评分第一名的成绩荣获联合国人居署“国际花园城市”金奖,先后荣获“国家森林城市”“中国宜居城市”等称号。
“十四五”开启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新征程
站在“十四五”的新起点上,昆明市将坚定不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奋力开启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新征程。
一是迈出转型升级新步伐。昆明将以创新驱动为引领,推动产业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做好世界一流“三张牌”昆明文章。利用好乌东德水电优势,积极引进布局绿色高载能深加工产业项目和云计算中心。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释放新能源汽车产能。积极争创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显著提升高原都市现代农业精深加工水平。加快发展健康经济,举全市之力打造国际康养旅游示范区,推动国家植物博物馆及早建成使用。开展“补链延链强链”专项行动,聚焦新材料、大健康、数字化3个重点领域,形成支撑昆明未来30年发展的产业集群。加快推动冶金、烟草、化工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有效发挥比较优势,在总部经济、现代金融、国际会展、研发设计等领域形成更强的区域竞争力、聚集力和辐射带动力。
二是构建城乡发展新格局。坚持更高标准、更高水平谋划布局,全面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彻底转变“环湖造城、环湖布局”的发展格局,提速呈贡新城、滇中新区发展。加快实施城市建设管理“十大工程”,提速城市更新改造和老旧小区改造,到2025年完成所有纳入计划的城中村改造;下大力气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和“停车难”问题;系统推进“下泄、中疏、上截、高蓄”工程,5年内消除主城区内明显淹水点。加速新型城镇化进程,精心打造一批特色小镇及小城镇,力争到2025年昆明市常住人口突破1000万。加快实施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三是形成绿色发展新优势。坚决把滇池保护治理摆在压倒性位置,扎实做好中央环保督查问题整改。坚持“退、减、调、治、管”多管齐下,到2025年,滨池草海水质稳定达到IV类及以上、外海水质达到IV类,主要入湖河流水质达到IV类及以上。积极争创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大力推进环滇池、环阳宗海生态廊道建设和沿湖大湿地、大公园建设,深入开展生态修复工程,加强长江上游生态保护,建立碳排放总量控制及分解落实机制,推动产业发展绿色转型。
四是抢抓开放发展新机遇。全方位融入“大循环、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抢抓《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推进实施机遇,不断提升经济外向度。进一步完善外贸发展促进体系,大力发展服务贸易、跨境电商、市场采购等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积极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加大赋权改革力度,高标准推进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创新发展,大力提升昆明综合保税区、昆明高新保税物流中心、腾俊国际陆港保税物流中心设施规模和运营水平。扎实推进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积极开展空港型、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方案申报。
五是提高民生福祉新水平。着力推动优质公共服务资源扩容提质、均衡布局、普惠共享。始终把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确保“十四五”期间每年新增就业人数达13万人以上。制定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工作方案,不断完善最低工资增长机制,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支持优质普惠学前教育扩容,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动普通高中特色化、多样化发展,着力打造现代职教园区中心,支持在昆高校提升竞争力。进一步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医疗服务供给能力,加强疫情防控治理和应急处置水平。积极配合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支持国家呼吸、心血管病等区域医疗中心建成使用。
把咸菜做出名堂 打响“石扇咸菜”品牌
闻之,十里飘香,清香沁鼻;食之,入口鲜香爽口,味道颇佳……把咸菜做出名堂的当数石扇咸菜。在梅县区石扇镇,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松林...
广州市共有8030家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 社会团体3467家
1月16日,由广州市社会组织管理局、市社会组织联合会主办的融入新发展格局服务高质量发展2022广州社会组织交流大会在海珠区召开。会上所发
广东省建设命名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营地(基地)近400个
1月16日,在双减政策落实后首个寒假的第一个周末,团省委、省少工委、南方电网团委、广东电网公司联合举办了寻电光足迹续百年薪火广东少先
河北省将加强旅游数字化建设 聚焦旅游业发展和游客体验需求
从省文化和旅游厅获悉,我省推动智慧景区和智慧旅游示范区建设,加快提升5A级景区、重点4A级景区、旅游度假区、全域旅游示范区、乡村旅游村
河北省省级科技创新券实施细则修订以来 创新券申领企业711家
近日,省科技厅对省级科技创新券创新服务提供机构申请进行了审核,截至目前,创新券创新服务提供机构突破2000家。科技创新券作为普惠型财政
东莞进一步细化目标:未来5年推动R&D投入强度达到3.7%
春节临近,钢轨智能探伤系统正为铁路做体检。研发这套系统的企业,就是东莞先知大数据有限公司。以先知大数据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
官渡区2022年城镇老旧小区提升改造项目开工 将惠及群众11348户
近日,官渡区2022年城镇老旧小区提...
昆明市五华区全力守好人民的“粮袋子”
近期,五华区纪委监委全面开展粮食...
风景如画、心旷神怡……电白·好心碧道沿沙琅江绵延27.2公里
深冬时节沿着电白·好心碧道漫步沙...
茂名市电白区7家液化石油气瓶充装企业实现可追溯安全监管
近日,记者从电白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电白区进一步加强“健康电白”建设 助力乡村振兴工作
为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广大群众...
电白区岭门镇开展消费帮扶助推乡村振兴活动
1月16日下午4时30分,一辆14米长的...
东莞:到“十四五”期末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将突破1.3万亿元
近日,东莞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20...
汕头深化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 争取打造新能源等4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我们期待高校和企业的合作,不仅是...
广东省鼓励涉农经营主体通过资本市场融资
到2025年底,广东涉农贷款余额超2...
广东将紧抓“四个聚焦” 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2021年,广东新增就业约占全国总量...
小德输官司将无缘今年第一项大满贯赛事澳网
昨天,澳大利亚联邦法院作出裁决,...
2021-2022赛季单板滑雪世界杯U型场地赛结束 蔡雪桐获总冠军
2021-2022赛季单板滑雪世界杯U型场...
比分扳平的机会被浪费 武磊在球队的处境尴尬
昨天,西班牙国王杯1 8决赛,西班...
中国男女国脚都面临着大赛的考验 男足热身平局收场
2022年伊始,中国男女足都面临着大...
把咸菜做出名堂 打响“石扇咸菜”品牌
闻之,十里飘香,清香沁鼻;食之,...
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的“守仓人”:每人平均一天要搬30多吨
一辆大卡车从南京市进口冷链食品集...
惠州计划到2026年综合实力迈入国内一流 两大支柱产业跻身世界一流
1月10日,惠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
中山“南联”步伐不断加快 推动“珠中澳”优质生活圈落地
1月11日起,中山进入两会时间,多...
2021年深圳港LNG接卸量居全国前列 全力保障清洁能源的供应
记者从深圳市交通运输局获悉,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