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价35元的品牌咖啡现价10.42元,在市面上需要24元的进口牙膏标价13.8元,原价89元的进口面膜打完折后只需16.9元……每到周末,24岁的李想(化名)都会来到深圳某特卖超市“捡便宜”。这些商品不是“三无”商品,也不存在任何瑕疵,相反其中大多是大品牌厂商生产或进口产品,它们与一般超市商品唯一不同的是——临近保质期。
临期商品不是过期商品,它们即将到达保质期,但仍在保质期内,可安全食用、使用和销售。根据艾媒咨询于今年1月发布的《2020年中国临期食品行业市场分析及消费者研究报告》显示,从供给侧来看,2020年中国零食行业总产值规模超过3万亿元,即使按1%的库存沉淀计算,临期食品行业市场规模也会突破300亿元。
1
逛临期折扣超市解压省钱
李想常逛的这家特卖超市是专门售卖临期商品的特卖连锁超市,从去年以来,这类特卖超市在福田区、罗湖区、宝安区、龙华区等区接连亮相。
游走在特卖超市各个角落,每个货架陈列什么商品,李想早已熟稔于心:这是摆放临期的自热锅、泡面等速食的货架,那个冰柜陈列着牛奶、果汁、啤酒,还有各种各样的薯片、饼干等零食……除了食品,也有生活用品,如沐浴乳、面膜、牙膏等,小小超市可谓“包罗万有”。
一走进特卖超市,到处悬挂着“进口好物”“省钱像呼吸一样”“唔买就蚀底(不买就吃亏)”的标语,加上“全场1折起”,让人很难空手走出来。
对于消费者而言,购买商品时往往会将生产日期作为一项重要的选择依据。“很多超市都会把日期最新的商品放在货架最里面,所以我每次都会去掏货架最里面的商品。生产日期越新,保质期越长,相同价格我肯定买更新鲜的商品呀。”李想边挑选商品边告诉深晚记者,“买临期商品就不用考虑这些,便宜就行。”
但购买临期商品就不担心过期吗?李想坦言:“我买的这些零食,基本不到一周就能吃完,不会过期。牙膏也是,用完了才会过来买,马上用。”深晚记者注意到,超市内的临期商品保质期大多还有3、4个月,甚至有的还剩下6个月的保质期,适合立刻食用或使用。
李想说,一开始自己只在网上购物平台“淘”临期商品,当发现深圳开了不少线下临期特卖超市后,就养成了周末逛逛的习惯。“逛特卖超市特别解压,花50块钱能买一大筐。”李想笑道。
2
享优惠不浪费,临期“真香”
像李想这样热衷于临期商品的顾客不算少数,临期商品的爱好者在网上早已有了一定规模。豆瓣上,创建于2020年9月的“我爱临期食品”小组已经吸引了7万多人加入;微博话题“年轻人买临期食品来减少浪费”已超过1.1亿阅读量;深受年轻人喜爱的哔哩哔哩视频弹幕网站以及小红书App上,以“临期食品”为关键词的视频及笔记也在不断增加。
“我爱临期食品”小组组员阿媛(化名)说:“我大概从去年开始接触临期商品的。当时无意间在电商平台搜索到临期商品,价格便宜很多,收到货后看着品质也没什么问题,就开始了解临期食品还有一些临期日用品。”
其实许多超市从多年前就使用打折或买一送一的方式处理临期商品,甚至开设临期商品货柜,只是收效甚微。“我以前觉得临期商品总是和‘过期’‘变质’等负面标签挂钩,还要和老人家抢这些打折货,未免有些‘寒酸’,但现在觉得‘太香了’!”
临期商品如何“香”起来的?
“低价但高级”是临期商品最大的卖点。“我爱临期食品”小组的口号是“用打折的价格,吃到不打折的美味”,小组成员也常常发帖“晒”出自己的战利品:泰国海苔、德国啤酒、意大利曲奇、巴黎气泡水……临期食品连起来可以排出一张世界地图,货品“高级”,但价格却是市场价一至五折的“白菜价”。
另一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在2021年4月29日颁布实施,反对食品浪费越来越成为社会共识。在“我爱临期食品”小组中一个帖子,投票“认为消费临期食品不丢人的理由”中,“不想浪费食物”的回答点赞数最多,占比超过60%。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一旦“临期”变为“过期”,将是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
与此同时,随着食品安全知识的科普,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临期食品不是过期食品,它属于安全食品的范围。撕下了临期食品身上“过期”“变质”的负面标签,购买临期食品则成为享受优惠、反对浪费的具体体现。
3
临期商品监管仍需跟上
对于目前临期商品一片红火的现象,深圳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何玲给予了肯定:“临期食品、日用品、化妆品重新回到市场,是一个资源充分利用、商品充分使用的很好途径,值得鼓励。”他向深晚记者说。
但临期与过期之间仅一线之隔,销售临期商品对商家的品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从现实情况来看,临期商品中也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因受到利益的驱使,一些不法商家可能会修改食品的生产日期。“食物过期变质,消费者可以吃出来,产生了什么后果也有食品安全相关法律保护,但日用品、化妆品等,消费者是无法依靠自己鉴别出来的。”何玲表示,任何一个行业以及新兴的经济形势,要想长远地、健康地持续发展,都需要消费者、商家和监管部门等多方共同努力。
另外,接受深晚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临期食品”虽香,也应按需购买,如果在低价诱惑下一次性购买太多,也将造成不必要的浪费。量需而购,物尽其用,不仅是一种更成熟的消费观念,也是一种勤俭节约、绿色消费的行为。(记者 李娴)
把咸菜做出名堂 打响“石扇咸菜”品牌
闻之,十里飘香,清香沁鼻;食之,入口鲜香爽口,味道颇佳……把咸菜做出名堂的当数石扇咸菜。在梅县区石扇镇,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松林...
广州市共有8030家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 社会团体3467家
1月16日,由广州市社会组织管理局、市社会组织联合会主办的融入新发展格局服务高质量发展2022广州社会组织交流大会在海珠区召开。会上所发
广东省建设命名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营地(基地)近400个
1月16日,在双减政策落实后首个寒假的第一个周末,团省委、省少工委、南方电网团委、广东电网公司联合举办了寻电光足迹续百年薪火广东少先
河北省将加强旅游数字化建设 聚焦旅游业发展和游客体验需求
从省文化和旅游厅获悉,我省推动智慧景区和智慧旅游示范区建设,加快提升5A级景区、重点4A级景区、旅游度假区、全域旅游示范区、乡村旅游村
河北省省级科技创新券实施细则修订以来 创新券申领企业711家
近日,省科技厅对省级科技创新券创新服务提供机构申请进行了审核,截至目前,创新券创新服务提供机构突破2000家。科技创新券作为普惠型财政
东莞进一步细化目标:未来5年推动R&D投入强度达到3.7%
春节临近,钢轨智能探伤系统正为铁路做体检。研发这套系统的企业,就是东莞先知大数据有限公司。以先知大数据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
官渡区2022年城镇老旧小区提升改造项目开工 将惠及群众11348户
近日,官渡区2022年城镇老旧小区提...
昆明市五华区全力守好人民的“粮袋子”
近期,五华区纪委监委全面开展粮食...
风景如画、心旷神怡……电白·好心碧道沿沙琅江绵延27.2公里
深冬时节沿着电白·好心碧道漫步沙...
茂名市电白区7家液化石油气瓶充装企业实现可追溯安全监管
近日,记者从电白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电白区进一步加强“健康电白”建设 助力乡村振兴工作
为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广大群众...
电白区岭门镇开展消费帮扶助推乡村振兴活动
1月16日下午4时30分,一辆14米长的...
东莞:到“十四五”期末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将突破1.3万亿元
近日,东莞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20...
汕头深化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 争取打造新能源等4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我们期待高校和企业的合作,不仅是...
广东省鼓励涉农经营主体通过资本市场融资
到2025年底,广东涉农贷款余额超2...
广东将紧抓“四个聚焦” 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2021年,广东新增就业约占全国总量...
小德输官司将无缘今年第一项大满贯赛事澳网
昨天,澳大利亚联邦法院作出裁决,...
2021-2022赛季单板滑雪世界杯U型场地赛结束 蔡雪桐获总冠军
2021-2022赛季单板滑雪世界杯U型场...
比分扳平的机会被浪费 武磊在球队的处境尴尬
昨天,西班牙国王杯1 8决赛,西班...
中国男女国脚都面临着大赛的考验 男足热身平局收场
2022年伊始,中国男女足都面临着大...
把咸菜做出名堂 打响“石扇咸菜”品牌
闻之,十里飘香,清香沁鼻;食之,...
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的“守仓人”:每人平均一天要搬30多吨
一辆大卡车从南京市进口冷链食品集...
惠州计划到2026年综合实力迈入国内一流 两大支柱产业跻身世界一流
1月10日,惠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
中山“南联”步伐不断加快 推动“珠中澳”优质生活圈落地
1月11日起,中山进入两会时间,多...
2021年深圳港LNG接卸量居全国前列 全力保障清洁能源的供应
记者从深圳市交通运输局获悉,深圳...